前兩天
兒子自幼兒園畢業了
僅有12個畢業生的典禮小巧而溫馨
沒有繁複才藝表演
只有簡單自我介紹
唱了驪歌送給同學
唱了You raise me up獻給師長
不需藉由所謂成果發表來定見孩子究竟學了多少
心心念念的
只是這段時光他是否依然純真快樂
典禮最後
每個孩子依序步上紅毯
家長站在另一端等待
我拿著氣球
視角逐漸變得模糊
霎時無法看清迎面走來的兒子是甚麼模樣
淚水歡笑確切實在地在眼前發生
唯獨孩子長大了這件事
完全不像真的
記憶回到送他上學第一天
兩歲七個月的新生
乾脆地在校門口和媽媽說了掰掰
牽著老師的手大步邁進教室
當初幫孩子報名時
除了入學同意書
還有好幾張問卷需要填寫
孩子的個性是?
是否有特別的生活習性?
對何種事物會有特別興趣嗎?
是否有何特別的天份?
是否有何事需要老師特別留意?
當然對孩子是瞭若指掌的
但要如何把和孩子的朝夕相處化作隻字片語
把所有的操心關心擔心濃縮成短短字句
理論上我該振筆疾書叨叨絮語
當下卻如何都挑不出適當的字句放進問題下的留白
當時附註還請老師特別留意他能發展同儕關係
可又同時希望他能都不被別人影響
用自己與生俱來的獨有特質發光發亮
如今三年多過去了
那個瀟灑轉身離開的背影此刻正抬頭挺胸邁著大步向前走來
陽光照得他一身耀眼
我對於問卷答案似乎沒有了當初斬釘截鐵的自信
源自母性的控制欲
在希望他長大與長不大之間進行拉鋸
沒有哪邊勝出
但終會找到平衡
那平衡是每位母親這輩子做過最大也最甘願的妥協
這些日子
孩子長成更貼近他自己的模樣
畢業典禮
是孩子的也同時是媽媽的
此刻伸手將他迎來
下一秒又得放手讓他去飛
還來不及揣測會往哪個方向
突然一陣風吹
早已飛到好遠好遠
然後只能開始想像
他會在哪生根發芽
所幸想像的能量是積極是正面的
那力量會隨著風帶給孩子
讓他勇敢讓他茁壯
俯視曾是父母對於自己孩子最初也最熟悉的角度
不論是雙手抱著
靠胸摟著
或靜靜凝視睡在床上的小小身影
都是這樣一副愛憐疼惜願意為他付出所有
某天一個突然間
驚覺孩子的目光逐漸和自己平行
我們更多了時間對坐桌邊
共同討論共同決策
融入對方的思慮脈絡而換位思考
整場典禮
我都刻意站在最後面的位置
企圖用一種客觀的角度看待
靜默讓內心沈澱歸零
欣賞那個在台上的男孩已長成的模樣
親子之間的視角得隨時間轉換
所幸媽媽的雙手位置不需改變
依舊可以鼔掌
可以擁抱
可以支撐一輩子向上托起孩子的重量
畢業快樂
我的男孩
下一個新階段
我們也要彼此陪伴